对于2021年楼市,包括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,有两种态度,一种观点认为房价仍然会大涨,理由很简单,经济开始全面恢复,大家的收入增加了,加上深圳、上海、杭州等楼市热点城市的带动,势必让各地楼市全面复苏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在经历去年的“高潮”后,需求大部分释放,加上特殊时期的货币宽裕政策退出,楼市势必迎来调整,对2021年楼市并不看好。
笔者认为,2021年,看似很平常的一年,其实并不寻常,它是下一个10年的起始年,也是在经历这次风波后的恢复年。无论我们已买房,还是未买房,都非常关注楼市的变化,前者关系家庭财富变化,后者关系能否拥有人生的首套住房。三个“大数据”显示,2021年的“楼市方向”再明显不过了,或超很多人的想象!
首先,调控数据。
任何所谓的经济规律,在楼市调控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有一句话笔者比较赞同,说是要让楼市涨或跌,任何一条调控措施,比如限购、限贷、限售等等,只要某一条做到极致,楼市都会按照想要的样子走。
与去年的楼市调控不一样的是,近段时间以来,数个楼市热点城市齐刷刷地给楼市“打补丁”,比如东莞,近3个月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达5次,上海在半个月时间里就出手4次,北京3次,而深圳半年时间更是达到了9次。频次应该说已经非常之高,特别是有深圳的前车之鉴后,上海和北京两座一线城市对楼市的调控反应时间非常之快,北京的楼市调控措辞强烈: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投机炒房!可以说,这一波楼市调控的态度非常明确:热度必须降下来,也不允许随意传导。
其次,货币数据。
楼市与货币的紧密关系不用多解释,谁都明白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从2020年3月起,我们的M2重回两位数增长,一直到2020年底,都在两位数增速线上。但从2021年1月开始,M2瞬间掉落到9.4%,毫无疑问,货币在逐步回归正常了。这与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的表态一致:临时性的政策措施,当政策设定情形不再适用时已自动退出。
对此,不少房产人士有一个顾虑是,是否意味着买房贷款将越来越难呢?因为有媒体报道某些城市房贷利率已有所上调。央行公布的2021年1月份房贷数据基本打消了这一顾虑,全月房贷历史性的突破9000亿,可见,个别城市房贷利率收紧或者上调不代表大趋势,实际上,央行在发布的最新一份货币政策报告时有表态:坚持稳字当头,不急转弯。由此可见,特殊时期的货币政策退出是逐步的,而且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居民贷款买房。
第三,土地收入。
2020年虽然已经过去,但有两组数据还深刻影响着接下来的楼市,据第一财经报道,2020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了8.4万亿,同比增加了15.9%,有14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过千亿。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卖得多其土地收入才增长的,因为数据还显示,2020年全国土地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8.7%,意味着土地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地价的上涨。鉴于地价占房价较大比重的关系,以及土地收入对地方财政的重要意义,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账:
202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%,占地方财政收入更是高达84%,加上土地与房地产有关的各项税收近2万亿元,房产有关的财税收入就达到了10.4万亿元,占全国财政收入56.7%,占地方财税收入103.7%,换言之,假如你手里有10元钱,起码有5.67元来自于房地产的收入,这还不包括涉及房地产税收的其他6项,简直就没法算了。所以,这位专家反问道:你能帮助找到房地产的替身吗?
这3个“大数据”,对2021年的楼市到底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?
总体来看,并非一些媒体所言的非涨即跌那么简单,这波楼市调控,主要是来自于国家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调控,道理很简单,地方渴望财政,不希望市场被过分打压,主动意愿可能没那么强,从土地出让收入就可以看出来,但国家是站在全局的角度,哪里有热点,势必要敲打,目标是让市场降温,而地方由于负有调控主体责任,配合也是必须的。那么,这3大数据也显示,2021年的“楼市方向”再明显不过了,主要体现在3个点上:
第一,打击炒房。房住不炒不是一句空话,这几年楼市调控都是围绕这个主线,而且刚进入到2021年,各城市的楼市调控主要就从假离婚买房、延长限售、查购房资质、增值税免征时间拉长,深圳甚至公开二手房指导价,银行也按此指导价发放房贷,成为首个涉入二手房调控城市,据21世纪经济报道,广州还严查在同一年申请了经营贷和房贷情况,可以说,炒房客能钻的漏洞,正在一个个被堵上,最近城市之间的联动调控,指向性很明确:坚决抑制炒房!很明显,炒房政策空间和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。
第二,支持刚需。关注楼市调控的朋友应该看到,这么多调控政策,专门打击炒房,即使是热点城市,也并没有一刀切地抑制刚需,从第二个大数据可以看到,2021年首月的住房贷款再创单月新高,说明对于刚性住房贷款需求是大力支持的。笔者认为,即便2021年部分城市的房贷利率有所升高,但对于首套房应该没什么变化,让人们住有所居也是调控的要义。
第三,维持市场平稳。正如前面所言,楼市调控绝非是一棒子打死,即便是热点城市,也仅是针对炒房客、针对违规资金流入楼市,做到精准调控。而且,我们还看到,城市与城市之间,城市内部之间的板块,本身的市场也有较大分化,热点城市需要有“退烧药”,同样,我们还看到,虽然土地市场价格对房价有较强支撑,但一些郊区和外围的市场并不理想。目前一些地方也只能打“吸人”的擦边球策略变相去库存,比如南京全面放开浦口、六合、溧水和高淳区4个远郊区的落户限制,巧合的是,全市6万多套的新房库存大都聚集于此。由此可见,不仅抑涨还要抗跌,维护市场平稳的措施往往容易过关。
所以,2021年的楼市,仍旧以“平稳”为主。在调控加持下,期盼大涨、大跌都不太现实,当然,由于城与城楼市基础不一、房与房的品质差异,分化还会继续。对此,你看明白了吗?